【精品】说课稿模板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纸条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并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数字找朋友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找数字 幼儿在食物上找数字,并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的数字 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4、幸运号码 通过游戏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数字的神奇,随便的调换数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数字组合。
5、设计电话号码 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没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预测效果: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习,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6、问幼儿挂图中的图画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7、分组让幼儿把图形送回家,再看看幼儿把图形送回家的结果。
六、说教法
运用准备好的图片及教具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理解再这一活动中,我们要认识新朋友,用引导的方式进入主题,突破把图形分类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认识新的朋友和新的颜色,老师正确的指导,然后请幼儿自由的讨论,想一想再他门的家中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充分提高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板书设计
出示挂图,板书主题《图形找家》,认识各种图形;
板书:各种图形的名字,贴图形卡片;
送图形回家。
八、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看看他们家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物品,再用自己喜欢的卡纸颜色剪成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并向其他的幼儿介绍做的是什么,怎么做的,用到什么技巧等,从而使这一教学活动进一深化。
说课稿 篇2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男生女生》。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环节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我对本课时的教材进行的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男生女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框包括两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第一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从男女生来往的一样通常方面来谈,包罗两层。第一层是从男 ……此处隐藏7790个字……>(3)同桌合作,互相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2.用多种方法感受1米的长度。
(1)伸开双臂,用两手间的距离表示1米的长度。
(2)实践活动——“我与米尺比高低”。
①指名几个学生站直与米尺比一比,看看1米的高度到他们身体的什么部位?
②小组内学生互相合作,进行“我与米尺比高低”活动。
③师:可能有些学生在上幼儿园小班时,还没1米高呢,可现在都比1米高得多了,这说明你们的个头怎么样了?(生:长高了。)
板书课题:我又长高了。
(3)让学生自己从皮尺上找1米的长度等。
3.探索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2)想一想: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怎么能知道呢?(让学生估计或在米尺上看刻度数。)
(3)师:1米=100厘米,也可用字母表达式1m=100cm来表示。
4.估测。
(1)课桌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也是1米?
(3)黑板的长度大约是几米?
(4)你还想了解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吗?
5.试一试:填cm还是m呢?
(1)衣柜高2( )。
(2)黄瓜长约20( )。
(3)房子高约3( )。
【结合实际经验,即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大致高度或长度,会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反馈练习
1.一张桌子有多高?
(1)先估计一下自己的课桌大约有多高?
(2)再动手量一量。
(3)谁猜得对?
(4)结合实际说一说:工人师傅为什么不把课桌正好做成1米或90厘米高呢?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第(2)、(3)小题,全长100厘米,要求学生填出它们分别爬了多少厘米?离终点还有多少厘米?
四、全课总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你懂得了哪些知识呢?
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抛硬币》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第九单元的第三课。“抛硬币”是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之上,对“可能性”这一生活中的概念的认识和研究。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统计结果的分析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数学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可能”这一数学概念。
(二)教材处理
1、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小学的低年段,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对数学概念的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比较薄弱。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这一数学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这时候我首先采用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导入,让学生的听故事的过程中参与其中,学到新知,使概念的教学生动起来;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验证一下自己刚才的猜测,使学生学习的理论有实际的经验为基础,也使学生在验证活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体验;然后我引用书本中的抛硬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问题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我们身边的问题,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用“可能性”来表述的现象,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受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根据这一教学思想,我认为在课堂教育环节上,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孩子初步感受知识,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讲“可能性”时我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引入新课,形式新颖,别具匠心,让学生的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并表现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由于这样步步引导,环环推进,产生的教育效果是良好的,为下面的学习铺垫道路。
2、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知识
小学生脑中的具体形象,决定于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所以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结合相关情境,让学生自己逐步探索、发现和总结。特别是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内涵。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活动从来都是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首先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其次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必须重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采取了合作互动的方式,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达到相互交流启发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参与意识越强,合作意识越浓,越能发挥他们的潜能,越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可能性”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讲解的含义。这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会、理解“可能性”,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向。为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可能性的知识,同时也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入新课,学生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运用所学合理猜测,初步感受新知,引出数学概念。
2、小组合作,动手验证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况,验证刚才猜测的结果。对新知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合理练习,巩固新知
运用抛硬币这一小游戏,让学生先运用所学的知识猜测结果会怎么样,说说为什么这样推断,课后再进一步验证结果。
4、课堂总结,形成系统
让学生回忆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整理,形成了一定的知识链。
5、联系生活,拓展课堂
引导学生找找我们的身边有什么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使数学学习不局限于课本与课堂。